刊物 Journals

《南國文藝
South China Literature

《南國文藝》雜誌,前身為《紅豆》,2015年由澳門大學南國文藝學社創刊,至今已歷經六載。雜誌主要刊登閱讀隨筆、文藝評論、生活劄記以及詩歌等文學作品。作為澳門本土文學雜誌,《南國文藝》自創刊以來就受到各界的關注與支持,並已成功申請國際刊號。

出版發行:澳門大學研究生會南國文藝學社

名譽主編:龔剛

主編:張政君

副主編:王一涵、李嘉敏、趙蕙、蒲映竹

《南國人文學刊
South China Journal of Humanities
(目前停刊)

《南國人文學刊》是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原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所主辦的國際學術半年刊。本學刊立足於澳門,放眼於大中華地區,矚目於世界人文學術,努力以澳門具權威性的人文學術期刊,呈現於國際人文學界。本刊欄目全部公開,並將採用通行的匿名評審制度遴選稿件。稿件篇幅不拘長短,內容偏重語言文學,兼及人文各科,竭誠歡迎本澳、內地、香港、臺灣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文學界的同行踴躍賜稿。

《南國人文學刊

發刊詞

       《南國人文學刊》係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辦的國際學術半年刊。本刊立足於澳門,放眼於大中華地區,矚目於世界人文學術,努力以澳門具權威性的人文學術期刊,呈現於國際人文學界。
      當今正逢治世,學術空前活躍,刊物層出不窮;澳門大學作為高教界之後進,雖未能得風氣之先,但為學術發展和學術交流盡綿薄之力的心意絲毫不減。學術活躍之際,學刊林立之間,競爭愈益激烈;澳門大學中文系同仁願以嚴謹的學術規範、嚴正的學術精神與相應的學術熱忱,通過《南國人文學刊》,在這百舸爭流的學術競爭的輝煌之中貢獻出哪怕一點別致,一絲精彩。
      我們有這樣的自信,是因為近些年來,澳門大學注重發展人文學科,大量引進各路人才,使得中文學科的師資力量和學術研究能力得有長足的進步,在國學與漢語傳統文學研究、漢語新文學研究和漢語語言學研究等方面初步具備了與國際學術界對話的資格,這是辦好我們這個學術期刊的基本保證。
      我們有這樣的自信,是因為澳門大學的歷史學、葡萄牙語言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及其他等相關人文學科已有了相當厚實的積累,並對本校的中文學科構成了學術優勢互補的基本框架,這是辦好我們這個人文學術期刊的學術基礎。
      我們有這樣的自信,是因為拜一國兩制政策之賜,受澳門數百年獨特文化沃壤之培育,澳門的人文學術有著更加開闊的自由度和相對獨立的文化生態,這使得在這塊神異的土地上辦出卓有特色的學術期刊成為可能。
      我們有這樣的自信,是因為澳門大學以及澳門社會各界對中文系的發展一貫予以無條件的支持,對以中文專業為代表的人文學術期望甚殷。創辦高水平乃至權威性的人文學術期刊,是領導層和社會各界多年的矚望。這樣的矚望是我們辦好這個學術期刊的堅強後盾。
     我們有這樣的自信,更是因為有世界範圍內學界同仁和權威人物的關注、扶持。澳門大學人文學科的發展離不開國際學術界的鼓勵、鞭策,《南國人文學刊》的成功同樣離不開國際學術界尤其是漢語學術界同行與先進的關懷、指導。
     《南國人文學刊》屬於澳門大學,屬於澳門,更屬於漢語學術界,屬於國際人文學界。它不僅僅體現我們的夢想,更可能承載人文學術界同仁的共同願望。這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南國人文學刊》編輯委員會

2010年10月1 日

《南國人文學刊

(半年刊)
國際編輯委員會

名譽主編 郝雨凡     吳志良

主    編 楊   義     徐傑(雙數期)     朱壽桐(單數期)

委員(以姓氏拼音為序):

陳訪澤     陳  曦     鄭振偉     程光煒     馮勝利

傅天虹     龔  剛     關愛和     岩佐昌暲   賈晉華

李瑞騰     李小凡     林廣志     陸鏡光     馬秋武

朴宰雨     彭  睿    石 定栩     侍建國     施議對

湯開建     鄧景濱     鄧國光     鄧駿捷     陶紅印

吳承學     徐大明     徐  傑     楊凱榮     張宏生

張美芳     張全之     鄭德華     周  荐     朱壽桐     左思民

馬利安· 高利克       沃爾夫岡·顧彬       萬德化

《南國人文學刊

稿約  

     《南國人文學刊》係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主辦的國際性學術刊物(半年刊)。本刊欄目全部公開,竭誠歡迎本澳、內地、香港、臺灣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文學界的同行踴躍賜稿。

     本刊作為澳門目前較為權威的人文學術期刊呈現於國際人文學界,將採用通行的匿名評審制度遴選稿件。稿件篇幅不拘長短,內容偏重語言文學,兼及人文各科。學術創新性和學術規範性為本刊擇用稿件的基本依據。

     本刊一律要求未刊稿本,不接受一稿兩投。來稿倘不允作文字刪改請預先聲明。來稿三個月未有進一步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本刊不設稿酬,大作一經刊用,本刊即寄贈當期樣刊數本和抽印本若干以表謝忱。特約稿另處。

     投寄本刊之論文皆須以附錄所示格式規範作文本處理。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南國人文學刊》編輯委員會

《南國人文學刊

論文註釋格式

(一)引用專書

第一次引用:

【格式】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數(古籍可僅標注通行的叢書名或簡明版本信息;分卷的書需標明卷數、頁數,格式為:卷數.頁數;古籍頁數需標明a、b)。

              Author, Title of the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Page number(s).

【範例】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5。

              晁迥,《法藏碎金錄》(《四庫全書》),1.25b-26a

  1. C. Graham,Disputers of the Ta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Chicago: Open Court, 1989), 111-20.

第二次以上引用:

【格式】省略出版信息。

【範例】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150-58。

Graham, Disputers of the Tao, 111-20.

(二)引用期刊論文

第一次引用:

【格式】作者,〈篇名〉,《期刊名》卷.期數(年代):頁數。

              Author, “Title of the article,” Title of the Journal Series number.Volume number (Year): Page number(s).

【範例】錢寶琮,〈太一考〉,《燕京學報》12(1932):2450。

              Andrew H. Plaks, “Conceptual Models in Chinese Narrative Theory,”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4.1 (1977): 25.

第二次以上引用:

【格式】省略期刊信息。

【範例】錢寶琮,〈太一考〉,2457-58。

              Plaks, “Conceptual Models in Chinese Narrative Theory,” 40-42.

(三)引用專書論文

第一次引用:

【格式】作者,〈篇名〉,收編者編,《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數。

             Author, “Title of the article,” in Editor, ed., Title of the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Page number(s).

【範例】呂叔湘,〈談形、音、義〉,收胡裕樹編,《現代漢語參考資料》(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55。

              David McMullen,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Theory in the Mid-Eighth Century,” in Arthur Wright and Denis Twitchett, ed., Perspectives on the T’a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3), 307.

第二次以上引用:

【格式】省略專書信息。

【範例】呂叔湘,〈談形、音、義〉,58。

              McMullen,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Theory in the Mid-Eighth Century,” 307.

(四)引用學位論文

第一次引用:

【格式】作者,〈論文名稱〉(博士/碩士論文,學術機構名稱,年代),頁數。

              Author, “Title of the dissertation” (PhD diss./Master thesis, Institution, Year), Page number(s).

【範例】朱國藩,〈毛公鼎偽及相關問題研究〉(博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1992),25。

              Jiang Wu, “Orthodoxy, Controvers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an Buddhism in the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Ph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2002), 55.

第二次以上引用:

【格式】省略學位信息。

【範例】朱國藩,〈毛公鼎偽及相關問題研究〉,80。

             Jiang Wu, “Orthodoxy, Controvers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an Buddhism in the Seventeenth-Centrury China,” 120-22.

 

(五)其他特殊引用

請參看最新版《芝加哥文章格式手冊》。

Please follow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六)語言學論文格式按照專業慣例執行

已經出刊的所有文章電子版